第九百八十六章 渡河-《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金陵长公主朱琼华的话,显然是出乎在场众人意料的。

    户部尚书这个抠搜的第一个站出来,“殿下此言差矣!这下,乃是陛下之下,子以内帑稳下,岂不是应有之意?!”

    齐原这话听上去就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这下,乃是麟德子朱瞻垕的下,现在朝廷缺钱,那子拿出一些私房钱来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高原的基本逻辑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但朱琼华却不以为意,“若按高尚书所言,这子富有四海,下乃是子的下,那明日子想用国库的钱,是不是也可以随意取用?!”

    齐原尴尬一笑,“国库之的钱币,乃是用于大周社稷的,即便是子也不可挪用,这是太祖高皇帝立下的规矩。”

    朱琼华嫣然一笑,但这笑意之中却带着不出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子内帑的钱,就是国库的钱。国库的钱,却不是子的钱,齐尚书,你这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!?”

    齐原闻言心中一惊,麟德子少理政事,但不代表他手中没有权力。内阁钱牧谦、王华皆是子拥趸,策军、龙武军、御林军亦是效忠子。更遑论背后还站着一个大周军方第一人。

    十三仅仅只是不愿意插手治政之事,他是主动将手中的治政之权下方,而非被人架空。

    这二者之间的区别,判若云泥。

    旁者不论,就齐原刚刚那个态度、言论,已然是不敬子。要是换个皇帝,不砍头,打个三十廷杖,绝对没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“臣齐原有所逾越,请子、长公主降罪!”

    为了国家社稷有所争论、算计自然是没错,但你不能不把子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就算是后世彻底没有实权的大不列颠王国,其君王依旧是神圣。

    “高卿家也是一心为国,若是为了这点事,朕就要降罪于你,那岂不是成了熹宗那样的昏君了!平身吧!”

    十三的眼神之中没有任何的意外,他完美地接住了九的戏继续往下唱。

    他们是一母同胞的姐弟,又是师出同门,这点默契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麟德子这些年,对具体的政事很少过问,仅仅是把控大方向,一直贯彻杨清源所教导的垂拱而治的概念。

    但垂拱而治不意味着被缺成傀儡。

    杨清源这些年也会入京为麟德子讲课,其中就有关于文官集团的论述。

    神州数千年春秋,离不开文官这个群体。

    从其行为来看,这是一个矛盾的群体,其中有文祥、张世杰、陆秀夫这样的风骨之辈。

    也有洪承畴、钱谦益这样的奴颜婢膝之人。

    后世蓝星上,提到文官集团似乎就是罪大恶极之人,一切祸乱的源头。

    甚至某音上,有人将蓝星明堡宗的土木堡之变成文官集团的阴谋。

    这种人就是连事件的基本逻辑都理不清楚,就在网上大放厥词。

    在土木堡之变的文臣罹难名单之中,高级文臣有户部尚书王佐、兵部尚书邝埜、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、刑部右侍郎丁铉、工部右侍郎主永和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。

    其中翰林院学士曹鼐为内阁首辅。

    如果这是文官集团的阴谋,那就是文官集团自己把自己的领袖给玩死了?!

    此外,死难的人还有中书舍人三人,监察御史九人,给事中三人……这些都是未来高级文官的备选。

    难道这些前程远大的高级文官,都是为了所谓“文官集团独霸朝堂“的千古大计,甘愿自我牺牲性命么?文官们什么时候有如此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了?!

    这一类“明粉”、实为“明朝皇帝粉”的存在。这些人看历史纯粹非黑即白,一边对朱家皇帝文过饰非,一边秉嘲文官误国、各个可杀”的极端思维。

    这些人因为蓝星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后,京师三大营被整编为十二团营,定兴郡王张辅和无数勋贵的战死,直接导致武官勋贵集团实力大损,从喘出了政治舞台,导致了后来文官集团的一家独大。

    他们从最后的结论中来推导事情发生的原因,这就很可笑。

    实在是荒谬至极!

    文官之中有人、有奸人,可文官之中依然有值得千古传颂之人。

    神州的脊梁有一大半是这些文官铸造的。

    从比干到颜真卿,从文祥到于谦,再从张煌言到谭嗣同。

    他们也许有自己的阶级局限性,但他们绝对不缺风骨和壮志。

    不过十三牢记杨清源教的一句话,有背叛阶级的个人,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。

    对于文官集团代表的地主阶级,必须十二分的警惕。

    这次,就是十三制衡日益强大的文官集团的一次表现。
    第(1/3)页